logo

如何做好网络安全?提防黑客来“敲门”

来源:淘丁集团
如何做好网络安全?提防黑客来“敲门”插图

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诈骗、窃取个人信息等花样层出不穷,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扰乱着我们的正常生活,使网络空间抹上一笔灰色。

网络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理智、谨慎、明辨,做网络安全的捍卫者,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看看网络中有哪些安全“陷阱”,怎么做到见招拆招。

网络安全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

网络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编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如何做好网络安全?提防黑客来“敲门”插图1

那么,这些网络安全攻击是如何实现的?作为用户如何才能避免“中招”呢?

黑客会将没有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的用户称为待宰的“绵羊”,要不想成为绵羊,就得增加网络安全意识,同时提高识别“陷阱”的能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

首先攻击者会向受害者发送一条木马短信,例如:中奖信息、孩子的成绩单、链接里面有你的照片等等,这个木马短信主要是诱导受害者点击并下载木马,只要受害者下载安装成功,攻击者就可以截取到他的短信信息和通讯录信息。

手机受木马控制后,短信、通讯录、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就完全被“劫持”了,而此时,如果黑客登录购物网站,用捆绑信用卡进行消费,即使购物网站有登录异常提示,银行卡有刷卡短信提示,真正的机主也无从得知。

不仅可以盗刷手机捆绑的信用卡和账户,同时,基于被攻陷手机中充分的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实施更精准的诈骗。

黑客通常采用什么手法,把木马病毒植入呢?

除了向手机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不明链接,免费WiFi和不明二维码也常常是黑客青睐的“藏身之所”。

生活中,很多人会报着“蹭网”的心态去连入不明来源、甚至不需要密码的WiFi。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哪怕是一个你非常信任的WiFi,黑客也能加入,他可以控制网络,我们可能会有非常多关键的信息会被黑客窃取走。

不仅仅是免费WiFi,很多看似普通的二维码,背后其实也暗藏玄机,二维码可能会降低我们的警惕性,这个风险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扫二维码本质上是你的手机去访问了一个网站。

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些披着各种外衣的木马病毒网络攻击呢?专家介绍,不安装不明软件;不点击不明邮件、短信链接;不轻易相信别人发的换新手机号码信息;不扫不明二维码;在免费特别是无密码WiFi环境下,不上网浏览重要信息。除了这些,网络安全专家提示,一旦发觉中了木马病毒后,可以下载正版的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如果想要彻底解决问题,也可以考虑备份个人信息以后恢复出厂设置。

小编提醒:

一、提防虚假客服,切勿泄漏动态码

注意事项:

a.办理网络购物、网络退货、退款等业务时请认清官方渠道。

b.在收到动态验证码时,请仔细核对短信中的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是否正确。

c.任何客服工作人员不会向持卡人索取短信验证码,也切勿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件号、银行卡信息、交易密码、动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二、慎扫二维码,降低盗用风险

注意事项:

a.谨防“山寨”应用软件,在扫码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正规的网站,一些发布在来路不明的网站上的二维码最好不要扫描,更不要点开链接或下载安装。

b.在移动终端安装杀毒软件等相应的防护程序,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和删除。

三、慎用公用WiFi,保护账户安全

注意事项:

a.在连接公用免费WiFi前,最好与工作人员确定下哪个才是真正的WiFi。

b.不要打开WiFi自动连接功能,减少连接上“钓鱼”WiFi的风险。

c.切勿在连接公用WiFi时使用一些重要账号,包括银行卡信息、网银账号、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等。

四、社交陷阱多,身份验证防诈骗

注意事项:

a.不要轻易在任何社交网络中发送信用卡的卡号、密码、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有效期、动态码等关键信息,以免不法分子通过假冒亲友或盗取聊天记录,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

b.可以开通账务短信提醒服务,及时了解账户信息,一旦发现有异常,立即致电银行客服人员了解情况,并及时冻结信用卡。

教你简单几招 避免信息泄露

1.电脑定期杀杀毒, 云端存储要当心。

2.网站注册少填隐私 ,邮件附件谨慎点开。

3.公共场所别“蹭网” ,微信测试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