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中的数据标注:关键类型与应用场景

来源:淘丁集团

当我们谈论自动驾驶汽车时,总会聚焦于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硬件。然而,让这些“大脑”和“眼睛”真正学会识别道路、做出决策的,是海量、精准的标注数据。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数据标注,就没有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本文将深入剖析自动驾驶领域中的关键数据标注类型及其核心应用场景。

自动驾驶中的数据标注:关键类型与应用场景插图

一、 为什么自动驾驶对数据标注要求极高?

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像人类司机一样感知环境、理解状况并预测未来。这意味着它必须能从各种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接收的原始数据中,识别出物体、理解其语义信息(是什么?在干嘛?),并判断其与自身的关系。数据标注正是为这些原始数据打上“标签”,为AI模型提供学习的“标准答案”。

二、 关键数据标注类型详解

在自动驾驶中,数据标注根据传感器和任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2D/3D 边界框标注
    定义:这是最基础的标注类型。2D框在图像上框出物体,3D立方体则在点云数据中标注出物体的三维空间位置和尺寸。
    应用:用于检测和定位车辆、行人、骑行者等障碍物。3D框能提供精确的距离、大小和朝向信息,对于路径规划至关重要。
  2. 语义分割
    定义:为图像或点云中的每一个像素点都分配一个类别标签(如道路、天空、建筑、植被),从而实现对场景的精细理解。
    应用:主要用于可行驶区域分割,识别出车辆可以行驶的路面。同时也能区分人行道、绿化带等,帮助车辆理解道路结构。
  3. 车道线标注
    定义:专门用于识别和标注路面上的各种车道线,包括实线、虚线、双黄线等,有时还会标注线的类型和颜色。
    应用:是车道保持辅助(LKA)和自动导航(NOA)功能的核心。系统需要根据车道线来判断自身的行驶位置和允许的行驶轨迹。
  4. 激光雷达点云标注
    定义:激光雷达生成的是由无数三维点构成的数据云。标注员需要在3D点云中进行上述的3D框标注、语义分割等操作。
    应用:提供不受光线影响的、精确的三维环境信息。尤其在夜间或强光环境下,是摄像头数据的重要补充,用于构建周围环境的3D模型。
  5. 多边形标注与关键点标注
    定义:多边形标注用于精确勾勒不规则物体的轮廓。关键点标注则通过标记物体上的特定点来定义其形态,如行人的关节、车辆的角点。
    应用:多边形标注用于精确识别交通标志、不规则障碍物等。关键点标注常用于分析行人的姿态(是否要过马路)和车辆的朝向。
  6. 传感器融合标注
    定义:这不是一种独立的标注方法,而是一种标注策略。它将来自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对齐和同步,然后进行联合标注。
    应用:通过融合不同传感器的优势(摄像头的纹理色彩+激光雷达的精确深度),生成更全面、更可靠的环境感知结果,是高级别自动驾驶(L3以上)的必备技术。

三、 标注数据在自动驾驶核心场景中的应用

这些被精心标注的数据,最终被用于训练自动驾驶系统的各个核心模块:
感知场景:这是数据标注最直接的应用领域。标注好的数据训练模型,使其能够实时识别出周围的车辆、行人、车道线、交通标志等,完成“看见”和“识别”的任务。
预测与决策场景:通过对连续帧图像或点云中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标注(轨迹跟踪标注),可以训练模型预测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意图(如行人是否会突然穿马路),为车辆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高精地图构建与定位:对大量采集的道路数据进行语义分割和3D标注,可以用于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地生成高精地图。车辆再通过实时感知数据与高精地图进行匹配,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
仿真与模拟测试:标注数据可以用于生成复杂的虚拟测试场景,让自动驾驶算法在数百万公里的虚拟里程中进行安全和极限测试,大大加速研发进程并降低实车测试的风险与成本。

四、 挑战与未来

自动驾驶数据标注面临着规模、质量与效率的巨大挑战。标注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因此,行业正在向自动化标注和AI辅助标注的方向发展,通过预训练模型先进行自动标注,再由人工进行审核和修正,以应对PB级别数据标注的需求。

结论

数据标注是构筑自动驾驶的基石。从简单的2D拉框到复杂的多传感器融合标注,每一个标签都在教会AI如何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向更高等级迈进,对数据标注的精细度、规模和效率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其作为“AI教练”的核心地位也将愈发不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