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数据标注中的异常数据?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句话:“数据和特征决定了机器学习的上限,而模型和算法只是逼近这个上限”。可见数据质量在人工智能项目中的作用不一般。
在数据准备的各个环节中,数据标注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其中异常数据的处理更是直接影响模型效果的难点所在。今天我们就聊聊在数据标注过程中遇到异常数据如何处理?
01、什么是异常数据?
到底什么样的数据是 “异常数据”?其实,异常数据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但通常指的是偏离正常数据分布、不符合标注任务预期或存在质量问题的数据。
从常见类型来看,异常数据可分为4类:
1、质量异常
比如图片分辨率过低、文本有错别字 / 乱码、音频有严重噪音、视频画面卡顿模糊等。
2、内容异常
数据内容与标注任务无关,比如标注 “猫” 的任务里混入了 “汽车” 的图片,标注 “医疗对话” 的文本里出现了 “游戏攻略”。
3、格式异常
数据格式不符合标注工具或任务要求,比如图片本该是 JPG 格式却变成了 TXT 格式,文本编码格式错乱导致无法正常读取。
4、标注异常
这类比较特殊,是指标注过程中人为产生的异常,比如标注员误标(把 “狗” 标成 “猫”)、漏标(重要信息没标注)、重复标注(同一数据被多次标注)。
02、如何处理数据标注中的异常数据?
处理异常数据的核心前提,不仅是 “精准识别”,我们需要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
1、制定详细的标注指南
标注指南应包含异常数据的明确定义、示例和处理方法,减少因标注人员主观判断导致的差异。
2、建立质量监控机制
实施多轮质检流程,包括:
初审:标注人员自检
复审:质检人员抽查
终审:专家审核疑难案例
3、利用技术辅助检测
当数据量达到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条时,单靠人工识别根本不现实,所以就需要借助工具来 “自动化识别”。目前常用的工具和技术主要有这几类:
(1)数据质量检测工具
比如针对图片数据,可以用 OpenCV 等工具检测图片分辨率、清晰度、是否有损坏;针对文本数据,可以用 Python 的字符串处理库检测是否有乱码、特殊字符占比、文本长度是否异常;针对音频数据,可以用 librosa 库检测音频信噪比、是否有静音片段过长的情况。
(2)统计分析工具
通过分析数据的统计特征来识别异常。比如,在标注 “用户年龄” 的任务中,正常年龄范围通常是 0-120 岁,如果某个数据的年龄是 “200 岁”,通过统计分析就能快速识别出这是异常数据;再比如,在文本标注中,计算每个文本的词频分布,如果某个文本的词频与大多数文本差异极大(比如全是生僻字),就可能是异常数据。
(3)AI 辅助识别
对于复杂的标注任务(比如图像分割、视频行为标注),还可以用已有的预训练模型辅助识别。比如,用预训练的图像分类模型对图片进行初步分类,如果模型识别结果与任务预期类别差异过大,就可以将该图片标记为 “疑似异常数据”,再由人工进一步确认。
工具辅助识别的优势是效率高、客观性强,能快速处理大批量数据,大大减少人工工作量。不过,工具也不是 “万能的”,对于一些复杂的异常情况(比如文本内容看似正常但逻辑混乱),还是需要人工进一步确认。
03、结语
异常数据处理是数据标注工作中不可回避的挑战,也是保证AI模型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清晰的流程和持续的优化,企业可以显著提升数据质量,为构建高质量的AI模型奠定坚实基础。
PS:淘丁集团拥有千人专业BPO团队,业务分布全国,可提供多类型客服外包、劳务外包、内容风控、数据标注、大模型数据训练等服务,能有效、合理为客户节约企业成本,欢迎咨询。
☎️:18092236535